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自行车的使用和保养

        目前市上供应的自行车,基本上分为普通型、轻便型、载重型、小轮型等几种。其中普通型以28为主,它是城乡职工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适用范围较广;轻便型以26为主,其特点是骑行轻快,提携便利;载重型车体坚实,主要是供农村骑行载货之用;小轮型则体积小巧玲珑,鞍座上下调节幅度大,特别适于年老者和妇幼使用。
        防止剧烈震动
        一般新车都需有一个“走合期”,使各零部件得以逐渐啮合,因此要避免高速骑行和曲线行驶。如遇路面不平或凹坑;更要减速慢行,以免受到剧烈震动及较大的侧向扭力,造成紧固件松动,乃至滑扣脱落。其次,有个别骑车者在上车时喜欢“跳蹬”,或在快速推行中跳跃上车,这样会使零部件受到突然的冲击力而容易受到损坏。
        车身不可超载
        自行车的荷重要适当。按一般设计要求,前轮荷重约占40%,后轮荷重约占60%(指人体在全车上力的分布)。普通型车的载重连人不要超过120公斤,载重型车连人也不要超过170公斤。要避免单侧载重,以防止车身变形;同时切忌在前叉(车脚)上另装货架,或在车架(车身)上管载人,以免前叉负荷过重,失去特有的弹跳避震作用,而引起零部件的
损伤,甚至断裂,造成车祸。   
        轮胎充气适当
        自行车轮眙的充气应适当。充气不足,骑行会感沉重,并使外胎壁易遭折裂,内胎受损;充气过足,则会使外胎受到过大的张力,胎身内的帘线(俗称开法司)易被拉断,缩短使用寿命。前轮气压可略小于后轮。
        鞍座高低相宜
        鞍座位置的高低对人体的疲劳有一定的影响,过高,骑行时腿部韧带受到过度牵拉,脚趾用力过多,肌肉紧张,容易产生疲劳;过低,则腿肌始终处于绷紧状态,得不到间隙性休息,同样容易感觉疲劳。   
        校正和拆洗
        新车在使用约半个月后应作一次全面校正。如各部位的螺丝、销子、轴、前叉、车把等均需检查有无松动现象,并加以紧固。车轮上的辐条也应结合车圈的校正加以拧紧,使之更好的啮合。其中前、后、中轴在紧固前,应注意保持约0.5一1毫米的轴间间隙,以保证正常运转,骑行轻快。
       使用中的自行车,最好每隔半年至一年把主要转动、传动件全部拆洗一次。拆洗时可先用煤油清冼,揩干后再注入适量的工业脂(俗称牛油)。凡已注入工业脂的部分,平时不要再加注薄质机油,以免原有工业脂遭受稀释干燥。但飞轮、链条,在使用中可适当加些薄机油予以润滑。加油时不能使油类接触外胎,闸皮,涨闸皮等橡胶件,以免这些零件变质,影响使用和制动性能。   
        零部件的保养
        平时揩擦自行车,要用柔软的干布或废纱头。雨天或车辆受潮后,电镀零件应及时揩干净,再涂上中性油(如缝纫机油)防锈;油漆件淋雨后不要立即用力揩擦,可用干布先吸干水分,再用软布擦净。注意不能在油漆件上涂油揩擦,以免漆膜损伤失去光泽。有些人为了保护油漆件,喜欢用塑料带或腊布之类进行包扎,实际上这样非但不能起到保护作用,反而会使漆膜受损;因为塑料中含有苯二甲酸,它能渗入漆膜,破坏它的内部结构,使之起泡剥落。另外,当自行车在雨天骑行或受潮后,水分会逐渐从塑料带的缝隙中渗入零件表面,并向漆膜中渗透,时间长了,漆膜的耐水性能下降,以致皱裂剥皮。油漆件也不宜在强日光下曝晒,以免引起龟裂老化。另外,凡是涂有氨基醇酸清漆(俗称罩光漆)的车辆,不能用车腊增光,这是因为车腊中有酸性物质,对氨基漆有溶蚀作用。为了保护漆膜,平时只要用软布轻擦表面积灰,使之光亮洁净就行了。电镀零件也不要包扎塑料层,因为塑料中的氯离子对镀层(俗称克罗米)有腐蚀作用,潮气进入后不易散发,加快了腐蚀,使之生锈变质。自行车也不要停放在厨房和靠近煤炉的地方,以避免一氧化碳等气体的腐蚀。
        自行车如长期不用,为了防止锈损,应将电镀件涂上中性油脂,轮胎要适量充气,并定期转换着地点,有条件的最好把全车挂起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