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混凝土工程中水泥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或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强度等级由设计确定,但不宜低于32.5级。水泥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1999)等的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合物的水泥。
(1)水泥出厂质量合格证和试验单应字迹清楚,项目齐全、准确、真实,且无未了事项。
(2)水泥应有生产厂家的出厂质量证明书,并应对其品种、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仓号)和出厂日期等检查验收。
(3)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进行复试,混凝土应重新试配。
①用于承重结构的水泥;
②无出厂证明的;
③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为1个月)复试合格可按复试强度使用;
④对水泥质量有怀疑的;
⑤进口水泥。
(4)水泥复试项目 抗压强度、抗折强度。
1.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O%~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即国外通称的波特兰水泥)。硅酸盐水泥分两种类型,不掺加混合材料的称I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工。在硅酸盐水泥粉磨时掺加不超过水泥质量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料的称Ⅱ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Ⅱ。
强度等级分为42.5、42.5R、52.5、52.5R、62.5、62.5R六种。
其特性:早期强度及后期强度都较高,在低温下强度增长比其他种类的水泥快,抗冻、耐磨性都好,但水化热较高,抗腐蚀性较差。
2.普通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代号P·O。强度等级分为32.5、32.5R、42.5、42.5R、52.5、52.5R六种。
其特性:除早期强度比硅酸盐水泥稍低,其他性能接近硅酸盐水泥。
3.矿渣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矿渣硅酸盐水泥(简称矿渣水泥),代号P·S。水泥中粒化高炉矿渣掺加量按质量分数计为20%~70%。允许用石灰石、窑灰、粉煤灰和火山灰质混合材料中的一种材料代替矿渣,代替数量不得超过水泥质量的8%,替代后水泥中粒化高炉矿渣不得少于20%。
强度等级分为32.5、32.5R、42.5、42.5R、52.5、52.5R六种。
其特性:早期强度较低,在低温环境中强度增长较慢,但后期强度增长较快,水化热较低,抗硫酸盐侵蚀性较好,耐热性较好,但干缩变形较大,析水性较大,耐磨性较差。
4.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火山灰质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简称火山灰水泥),代号P·P。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按质量分数计为20%~50%。强度等级分为32.5、32.5R、42.5、42.5R、52.5、52.5R六种。
其特性:早期强度较低,在低温环境中强度增长较慢,在高温潮湿环境中(如蒸汽养护)强度增长较快,水化热较低,抗硫酸盐侵蚀性较好,但干缩变形较大,析水性较大,耐磨性较差。
5.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粉煤灰、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简称粉煤灰水泥),代号P·F。水泥中粉煤灰掺量按质量分数计为20%~40%。
强度等级分为32.5、32.5R、42.5、42.5R、52.5、52.5R六种。
其特性:早期强度较低,水化热比火山灰水泥还低,和易性好,抗腐蚀性好,干缩性也较小,但抗冻、耐磨性较差。
6.复合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两种或两种以上规定的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复合硅酸盐水泥(简称复合水泥),代号P·C。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按质量分数计应大于15%,不超过50%。水泥中允许用不超过8%的窑灰代替部分混合材料;掺矿渣时混合材料掺量不得与矿渣硅酸盐水泥重复。
强度等级分为32.5、32.5R、42.5、42.5R、52.5、52.5R六种。
其特性:介于普通水泥与火山灰水泥、矿渣水泥以及粉煤灰水泥性能之间,当复掺混合材料较少(小于20%)时,它的性能与普通水泥相似,随着混合材料复掺量的增加,性能也趋向所掺混合材料的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