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离子交换软化法的种类

        离子交换软化法分为阳离子交换软化法和阴离子交换软化法两大类。阳离子交换软化法有钠离子交换法、部分钠离子交换法、氢一钠离子交换法、部分氢离子交换法、氨一钠离子交换法和氯一钠离子交换法等多种方法,其中,钠离子交换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1.离子交换软化工艺    是低压锅炉给水处理常用的方法。当原水流经钠离子交换树脂时,原水中的硬度离子 (Ca2+,Mg2+等阳离子)即与交换树脂中的 Na+进行交换。
        交换反应的结果,降低了水的硬度,使水得到软化,这种处理工艺又称钠离子交换软化工艺(图7— 4)。
        对于硬度较大[>10毫摩/升(mmol/L)]或含盐量较高[>500毫克/升(mg/L)]的原水,也可以采用二级钠离子交换工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软化水质量、降低盐耗,也可以提高工艺出水水质的可靠性,防止由于操作不慎而使工艺出现出水漏泄硬度的问题。
        原水经一级钠离子软化工艺处理后,其出水残留硬度可降至0.05毫摩/升(mmol/L)以下,可供给低压锅炉做补给水;原水经二级钠离子软化工艺处理后,出水硬度可降至0.005毫摩/升(mmol/L),可供给中压锅炉做补给水。
        2.离子交换脱碱软化工艺    常用的工艺系统有并联氢一钠离子交换工艺和串联氢一钠离子交换工艺。
       
(1)并联氢一钠离子交换工艺    指原水分别通过氢、钠离子交换床进行离子交换,然后将经氢离子交换床产生的酸性水与经钠离子交换床产生的碱性水进行混合中和,中和后所产生的 CO2可以用除碳器去除(图7— 5)。
        并联氢一钠离子交换工艺具有出水碱度低[出水残留碱度下降至0.5毫摩/升(mmol/L)左右]、出水水质稳定和设备费用较低等优点,适用处理水中强酸阴离子([SO42-]+ [Cl-]+[N03-])不大于3~4毫摩/升(mmol/L)、碳硬/全硬≥0.5,或原水含盐量小于500—600毫克/升 (mg/L)。
       
(2)串联氢一钠离子交换工艺  在串联氢一钠离子交换工艺中,原水中一部分进行氢离子交换床,进入水的氢离子交换,另一部分与氢离子交换床出水混合,进行中和反应。经除碳后的水再送至钠离子交换床,进一步软化处理后供出(图7— 6)。
        串联氢一钠离子交换工艺适用于原水含盐量较大,碳硬/全硬<0.5,水中强酸阴离子 ([SO42-]、+ [Cl-]+[N03-])大于3~4毫摩/升(mmol/L)的原水。

TAG: 锅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