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混凝土的搅拌

        混凝土一般由水泥、骨料、水和外加剂,还有各种矿物掺和料组成。将各种组分材料按已经确定的配合比进行拌制生产。混凝土搅拌是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对混凝土的质量将产生重要影响,切不可等闲视之。搅拌混凝土的每个环节都不可大意,首先应根据配合比设计要求选好原材料,并进行严格的计量。所用计量器具必须定期送检,搅拌站(或搅拌楼)安装好后必须经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计量认证。搅拌过程中对各种材料的数量要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搅拌时要注意投料次序,控制最小搅拌时间。卸料后要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与坍落度,并检查和易性与均匀性,这样才能保证拌制出优质混凝土。
        细节一    搅拌要求
        搅拌混凝土前,加水空转数分钟,将积水倒净,使拌筒充分润湿。搅拌第一盘时,考虑到筒壁上的砂浆损失,石子用量应按配合比规定减半。
        搅拌好的混凝土要做到基本卸尽。在全部混凝土卸出之前不得再投入拌和料,更不得采取边出料边进料的方法。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未经试验人员同意不得随意加减用水量。
        细节二     材料配合比
        严格掌握混凝土材料配合比。在搅拌机旁挂牌公布,便于检查。
        混凝土原材料按重量计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①水泥、外加掺和料±2%;
        ②粗细骨料±3%;
        ③水、外加剂溶液±2%。
        各种衡器应定时校验,并经常保持准确。骨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雨天施工时,应增加测定次数。
        细节三      搅拌时间的确定与控制
        1.搅拌时间的确定
        从原料全部投入搅拌机筒时起,至混凝土拌和料开始卸出时止,所经历的时间称作搅拌时间。通过充分搅拌,应使混凝土的各种组成材料混合均匀,颜色一致;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干硬性混凝土更应严格执行。搅拌时间随搅拌机的类型及混凝土拌和料和易性的不同而异。在生产中,应根据混凝土拌和料要求的均匀性、混凝土强度增长的效果及生产效率几种因素,规定合适的搅拌时间。但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符合表5—1规定。
        2.混凝土搅拌时间控制
        (1)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系指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筒中起,到开始卸料止的时间。
        (2)当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在拌和掺有掺和料(如粉煤灰等)的混凝土时,宜先以部分水、水泥及掺和料在机内拌和后,再加入砂、石及剩余水,并适当延长拌和时间。
       
        注:1.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系指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筒中起,到开始卸料止的时间。
        2.当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3.全轻混凝土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砂轻混凝土可采用自落式搅拌机搅拌,但搅拌时间应延长 60~90s。
        4.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轻骨料混凝土的加料顺序是:当轻骨料在搅拌前预湿时,先加粗、细骨料和水泥搅拌30s,再加水继续搅拌;当轻骨料在搅拌前未预湿时,先加1/2的总用水量和粗、细骨料搅拌60s,再加水泥和剩余用水量继续搅拌。    
        5.当采用其他形式的搅拌设备时,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按设备说明书的规定或经试验确定。
        (3)全轻混凝土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砂轻混凝土可采用自落式搅拌机搅拌,但搅拌时间应延长 60~90s。
        (4)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轻骨料混凝土的加料顺序是:当轻骨料在搅拌前预湿时,先加粗、细骨料和水泥搅拌30s,再加水继续搅拌;当轻骨料在搅拌前未预湿时,先加1/2的总用水量和粗、细骨料搅拌60s,再加水泥和剩余用水量继续搅拌。
        (5)当采用其他形式的搅拌设备时,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按设备说明书的规定或经试验确定。
        (6)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每一工作班至少抽查两次。
        (7)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坍落度,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两次,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
        细节四     原材料重量的计量
        (1)在混凝土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应先检查原材料质量,必须使用合格材料;各种衡器应定期校核,每次使用前进行零点校核,保持计量准确。
        (2)施工中应测定骨料的含水率,当雨天施工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测定系数,依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配合比中的用水量和骨料用量。
        (3)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不得超过表5—2中的允许偏差的规定。
        表5-2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
       
        注:1.各种衡器应定期校验,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证计量准确。
        2.当遇雨天或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
        为了保证称量准确,水泥、砂、石子、掺和料等于料的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法计量,严禁采用容积法;水的计量是在搅拌机上配置的水箱或定量水表上按体积计量;外加剂中的粉剂可按比例稀释为溶液,按用水量加入,也可将粉剂按比例与水泥拌匀,按水泥计量。施工现场要经常测定施工用的砂、石料的含水率,将实验室中的混凝土配合比换算成施工配合比,然后进行配料。
        细节五    搅拌要点
        搅拌装料顺序为石子一水泥一砂。每盘装料数量不得超过搅拌筒标准容量的 10%。
        在每次用搅拌机拌和第一罐混凝土前,应先开动搅拌机空车运转,运转正常后,再加料搅拌。拌第一罐混凝土时,宜按配合比多加入10%的水泥、水、细骨料的用量;或减少10%的粗骨料用量,使多余的砂浆布满鼓筒内壁及搅拌叶片,防止第一罐混凝土拌和物中的砂浆偏少。
        在每次用搅拌机开拌之始,应注意监视与检测开拌初始的前二、三罐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如不符合要求时,应立即分析情况并处理,直至拌和物的和易性符合要求,方可持续生产。
        当开始按新的配合比进行拌制或原材料有变化时,亦应注意开拌鉴定与检测工作。
        使用外加剂时,应注意检查核对外加剂品名、生产厂名、牌号等。使用时一般宜先将外加剂制成外加剂溶液,并预加入拌用水中,当采用粉状外加剂时,也可采用定量小包装外加剂另加载体的掺用方式。当用外加剂溶液时,应经常检查外加剂溶液的浓度,并应经常搅拌外加剂溶液,使溶液浓度均匀一致,防止沉淀。溶液中的水量,应包括在拌和用水量内。
        混凝土用量不大,而又缺乏机械设备时,可用人工拌制。拌制一般应用铁板或包有白铁皮的木制拌板上进行操作,如用木制拌板时,宜将表面刨光,镶拼严密,使不漏浆。拌和要先干拌均匀,再按规定用水量随加水随湿拌至颜色一致,达到石子与水泥浆无分离现象为准。当水灰比不变时,人工拌制要比机械搅拌多耗 10%~15%的水泥。
        细节六      拌和物性能要求
        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指标包括稠度、含气量、水灰比、水泥含量及均匀性等。各种混凝土拌和物应检验其稠度。检测结果应符合表5—3规定。
        掺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拌和物应检验其含气量。一般情况下,根据混凝土所用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其含气量的检测指标不宜超过表5~4的规定。
        表5—3  混凝土稠度的分级及允许偏差
稠度分类     级别名称 级别符号 测值范围 允许偏差
    低塑性混凝土     T1   10~40     ±10
  坍落度 塑性混凝土     T2   50~90     ±20
    流动性混凝土     T3   lOO~500     ±30
    大流动性混凝土     T4     ≥160     ±30
    超干硬性混凝土     V0     ≥31     ±6
  维勃稠度   特干硬性混凝土     Vl   30~21     ±6
  干硬性混凝土     V2   20~11     士4
    半干硬性混凝土     V3     10~5     土3
        表5—4混凝土的含气量最大限值
       
        有时根据需要检验混凝土拌和物的水灰比和水泥含量。实测的水灰比和水泥含量应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
        混凝土拌和物应满足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泌水现象等要求。其检测结果应符合表5—5要求。
        表5-5混凝土拌和物均匀性指标
    检查项  目     指标
    混凝土中砂浆密度测值的相对误差     ≤0.8%
    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测值的相对误差     ≤5%
        细节七     特殊季节混凝土拌制
        冬期施工时,投入混凝土搅拌机中各种原材料的温度往往不同,要通过搅拌,使混凝土内温度均匀一致。因此,搅拌时间应比表5-1中的规定时间延长 50%。
        投入混凝土搅拌机中的骨料不得带有冰屑、雪团及冻块。否则,会影响混凝土中用水量的准确性和破坏水泥石与骨料之间的黏结。当水需加热时,还会消耗大量热能,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当需加热原材料以提高混凝土的温度时,应优先采用将冰加热的方法。因为水的加热简便,且水的热容量大,其比热容约为砂、石的4.5倍,故将水加热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当加热水达不到所需的温度要求时,才可依次对砂、石进行加热。水泥不得直接加热,使用前宜事先运入暖棚内存放。
        水可在锅中或锅炉中加热,或直接通入蒸汽加热。骨料可用热炕、铁板、通汽蛇形管或直接通人蒸汽等方法加热。水及骨料的加热温度应根据混凝土搅拌后的最终温度要求,通过热工计算确定,其加热最高温度不得超过表5-6的规定。
        表5-6拌和水及骨料加热最高温度
    项    目 拌和水/℃ 骨料/℃
强度等级小于5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     80     60
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52.5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60     40
        当骨料不加热时,水可加热到100℃。但搅拌时,为防止水泥“假凝”,水泥不得与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因此,投料时,应先投入骨料和已加热的水,稍加搅拌后,再投入水泥。
        采用蒸汽加热时,蒸汽与冷的混凝土材料接触后放出热量,本身凝结为水。混凝土要求升高的温度越高,凝结水也越多。该部分水应该作为混凝土搅拌用水量的一部分来考虑。
        雨期施工期间要勤测粗细骨料的含水量,随时调整用水量和粗细骨料的用量。夏期施工时砂石材料尽可能加以遮盖,至少在使用前不受烈日暴晒,必要时可采用冷水淋洒,使其蒸发散热。冬期施工要防止砂石材料表面冻结,并应清除冰块。
        细节八     泵送混凝土的拌制
        泵送混凝土宜采用混凝土搅拌站供应的预拌混凝土,也可在现场设置搅拌站,供应泵送混凝土;但不得采用手工搅拌的混凝土进行泵送。
        泵送混凝土的交货检验,应在交货地点,按国家现行《预拌混凝土》(GB 14902)的有关规定,进行交货检验;现场拌制的泵送混凝土供料检验,宜按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GB 14902)的有关规定执行。
        在寒冷地区冬期拌制泵送混凝土时,除应满足《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的规定外,尚应制定冬期施工措施。
        细节九    混凝土搅拌质量要求
        在搅拌工序中,拌制的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应按要求进行检查。在检查混凝土均匀性时,应在搅拌机卸料过程中,从卸料流出的1/4~3/4之间部位采取试样。检测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中砂浆密度,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 0.8%。
        (2)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 5%。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符合表5—1的规定,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每一工作班至少应抽查两次。
        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应按下列要求检测混凝土拌和物的各项性能。
        (1)混凝土拌和物的稠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每工作班不应少于1次。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为准。
        在检测坍落度时,还应观察混凝土拌和物的黏聚性和保水性,全面评定拌和物的和易性。
        (2)根据需要,如果应检查混凝土拌和物的其他质量指标时,检测结果也应符合各自的要求,如含气量、水灰比和水泥含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