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混凝土柱的浇筑

        1.浇筑前的准备
        混凝土柱浇筑前应检查模板位置尺寸是否正确,支撑是否牢固,钢筋绑扎是否到位,板缝是否严密,预留洞口有无遗漏。同时检查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是否齐全等,并应重点检查以下几项内容。
        (1)混凝土浇筑前,坍落度检查必须满足表5—8的要求。如发现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2)检查模板配置和安装是否符合要求,支撑是否牢固;检查模板的轴线位置、垂直度、标高、拱度的正确性;检查模板上的浇筑口、振捣口是否正确,施工缝是否按要求留设等。
        (3)模板的清理及接缝的处理。
        ①混凝土浇筑前应打开清扫口,把残留在柱、墙底的泥、浮砂、浮石、木屑、废弃绑扎丝等杂物清理干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不得留下积水。
        ②对木模还应浇水润湿,模板的接缝仍较大时应用水泥袋或纸筋灰填实,特别是模板的四大角的接缝应严密。
        ③钢模板内侧应涂刷隔离剂。
        ④柱模底宜先铺一层5~10c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然后再浇筑混凝土。
        2.混凝土浇筑
        (1)当柱高不超过3m,柱断面大于40cm×40cm,且又无交叉箍筋时,混凝土可由柱模顶部直接倒入。当柱高超过3m时,必须分段灌筑,但每段的灌筑高度不得超过3m。
       
(2)凡柱断面在40cm×40cm以内或有交叉箍筋的任何断面的混凝土柱,均应在柱模侧面的门子洞口上装置斜溜槽分段浇筑混凝土,见图5— 16。
        每段高度不得大于2m。如在门子洞处的箍筋碍事,可解开铅丝暂时往上移,待浇筑完毕封口时再恢复原位绑扎好,待门子洞封闭后,应再加一道卡箍将其卡牢。用斜溜槽下料时可将其轻轻晃动使下料速度加快。
        (3)浇筑一排柱子的顺序应从两端开始同时向中间推进,不可从一端开始向另一端推进。
       
(4)当混凝土浇到柱顶时,最上面容易出现一层较厚的水泥砂浆,为此,可向砂浆中加入一定数量的同粒径的洁净石子,然后进行振捣。如果肋形楼板(或无梁楼板)与柱子不同时浇筑,则应在主梁底或柱帽下留置施工缝,见图5—17。为此,石子应在混凝土未到达施工缝之前加入。
        3.混凝土振捣
       
(1)当柱子浇满分层厚度后,即用插入式振动器从柱顶伸入进行振捣(为了操作方便,软轴长度宜比柱高长0.5~1m)。如果振动器软轴短于柱高时,应从柱模侧面门子洞插入,见图5—18。
        (2)用插入式振动器伸入门子洞内振捣时,掌握振动器的人一手要伸入门子洞内,使该手以下的软管垂直,另一手握着
后面软管尽量往上提并靠近模板,使软管在转折处不至于折成硬弯,待找到振捣部位后,由另外一人合闸开始振捣。
        (3)当振动器软轴的使用长度在3m以上时,在振捣过程中软管容易左右摇摆碰撞钢筋,为此在振动棒插入混凝土前应先找到需要振捣的部位,再合闸振捣。当混凝土不再塌陷,全部见浆,从上往下看有亮光后,即将振动棒取出,并应立即拉闸,停止振动,然后慢慢地取出柱外。
        (4)当柱子的断面较小且配筋较为密集时,可将柱模一侧全部配成横向模板,从下至上,每浇筑一节就封闭一节模板,便于混凝土振捣密实。
        4.混凝土柱的养护和拆模
        (1)混凝土柱子在常温下,宜采用自然养护。由于柱子系垂直构件,断面小且高度大,外表进行覆盖较为困难,故常采用直接浇水养护的方法。对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和矿渣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浇水日期不得少于7d。对其他品种的水泥制成的混凝土的养护日期,应根据水泥技术性质确定。若当日的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2)柱模板应以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顺序拆除。拆模时不可用力过猛过急,以免造成柱边缺棱掉角,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拆模时间,应以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为宜。
        5.质量通病防治
        (1)柱底混凝土出现“烂根”
        ①柱基表面不平,柱模底与基础表面缝隙过大,柱子底部混凝土振捣时发生严重漏浆,石多浆少,出现混凝土柱“烂根”。因此,除柱基表面应平整外,柱模安装时,柱模与基础表面的缝隙应用木片或水泥袋纸填堵,以防漏浆。
        ②柱混凝土浇筑前,未在柱底模铺水泥砂浆结合层。混凝土下料时发生离析,造成柱底石子集中,振捣时缺少砂浆而出现混凝土“烂根”。故在柱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在柱底预先铺设5~10cm厚的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砂浆,并按正确方法卸料,可防止“烂根”现象的发生。
        ③分层浇筑时,一次卸料过多,堆积过厚,振动器的棒头未伸入到混凝土层的下部,造成漏振。因此,分层浇筑完毕后,应用木槌轻轻敲击模板,听声音观察混凝土柱底部是否振实。
        ④振捣时间过长,造成混凝土内石子下沉,水泥浆上浮,因此,必须掌握好每个插点的振捣时间,以避免因振捣时间过长使混凝土产生离析。
        (2)柱子边角严重露石
        ①柱模板边角拼装时缝隙过大,混凝土振捣时跑浆严重.致使柱子边角严重露石。模板拼装时,边角的缝隙应用水泥袋纸或纸筋灰填塞、柱箍间距应缩小。同时在模板制作时宜采用阶梯缝搭接,减少漏浆。
        ②某一拌盘的配合比不当或下料时混凝土发生离析,石子集中于边角处,振捣时混凝土无法密实,造成严重露石(甚至露筋)。因此,浇筑时应严格控制每一盘的混凝土配合比,下料时采用串筒或斜溜槽,避免混凝土离析。
        ③插点位置未掌握好或振动器振捣力不足,以及振捣时间过短,也会造成边角露石。故振动器应预先找好振捣位置,再合闸振捣,同时掌握好振捣时间。
        (3)柱垂直度发生偏移  单根柱浇筑后其垂直度发生偏移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在浇筑中对柱模产生侧压力,如果柱模某一面的斜撑支撑不牢固,发生下沉,就会造成柱垂直度发生偏移。因此,柱模在安装过程中,支撑一定要牢固可靠。
        (4)柱与梁连接处混凝土“脱颈”  浇筑柱、梁整体结构时,应在柱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停歇2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梁混凝土。如果柱、梁混凝土连续浇筑,其连接处混凝土会产生“ 脱颈”的质量事故。为此,混凝土柱的施工缝应设置在基础表面和梁底下部2~3cm处。
        6.安全注意事项
        (1)浇筑柱混凝土时,应搭设满足浇筑混凝土用的脚手架并设置护栏;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模板或支撑上操作。
        (2)采用串筒下料时,串筒节间必须连接牢固并随时检查。
        (3)振动器必须有漏电保护装置,操作人员应佩戴劳动保护用品。
        (4)遇有强风、大雾等恶劣天气,应停止吊运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