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混凝土浇筑
(1)肋形楼板浇筑混凝土前,应抄平及润湿模板,安放好钢筋,架设运料马道等。肋形楼板与柱子连续浇筑时,应在柱混凝土浇筑完毕停歇2h,使其初步沉实后才能浇筑。
(2)有主、次梁的肋形楼板,混凝土的浇筑方向应顺次梁方向,主、次梁同时浇筑。在保证主梁浇筑的前提下,将施工缝留置在次梁跨中1/3的跨度范围内。
![]() |
(4)灌注楼板混凝土时,可直接将混凝土料卸在楼板上。但需注意,不可集中卸在楼板边角或有上层构造钢筋的楼板处。同时还应注意小车或料斗的浆料,把浆多石少或浆少石;的混凝土料均匀搭配。楼板混凝土的虚铺高度可比楼板厚度高出20~25mm。
2.混凝土的振捣
(1)对于钢筋密集部位,应采用机械振捣与人工振捣相配合的方法。即从梁的一端开始,先在起头约600mm长的一小段里铺一层厚约15mm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然后在砂浆上下一层混凝土料,由两人配合,一人站在浇筑混凝土前进方向一端,面对混凝土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使砂浆先流到前面和底部,以便让砂浆包裹石子,而另一人站在后边,面朝前进方向,用捣扦靠着侧模及底模部位往回钩石子,以免石子挡住砂浆往前流,捣固梁两侧时捣扦要紧贴模板侧面。待下料延伸至一定距离后再重复第二遍,直到振捣完毕。
在浇捣第二层时可连续下料,不过下料的延伸距离略比第一层短些,以形成阶梯形。
![]() |
(3)浇筑楼板混凝土时宜采用平板振动器,当浇筑小型平板时也可采用人工捣实,人工捣实用“带浆法”操作时由板边开始,铺上一层厚度为10mm宽约 300~400mm的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此时操作者应面向来料方向,与浇筑的前进方向一致,采用反铲下料。
3.混凝土表面修整和养护
混凝土振捣完毕,板面如需抹光的,先用大铲将表面拍平,局部石多浆少的,另需补浆拍平,再用木抹子打槎,最后用铁抹子压光。木橛子取出后留下的洞眼,应用混凝土补平拍实后再收光。
常温下,肋形楼板初凝后即可用草帘、麻袋覆盖,终凝后浇水养护,浇水次数以保证覆盖物经常湿润为准。在高温或特别干燥地区,以及C40以上混凝土,养护尤为重要,首先应洒水,并尽可能早地进行,以表面不起皮为准,洒过一两次水后,方可浇水养护。
4.质量通病防治
(1)柱顶与梁、板底结合处出现裂缝柱与梁、板整体现浇时,如柱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梁、板混凝土的浇筑,会因柱混凝土未凝固,而产生沿柱长度方向的体积收缩和下沉,造成柱顶与梁、板底结合处混凝土出现裂缝。正确的浇筑方法是:应先浇筑柱混凝土,待浇至其顶端部位时(一般在梁、板底下约2~3cm 处),静停2h后,再浇筑梁、板混凝土。同时也可在该部位留置施工缝,分两次浇筑。必须注意柱与梁、板整体现浇时,不宜将柱与梁、板结构连续浇筑。
(2)梁及底板出现麻面
①旧模表面粗糙或表面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而出现麻面。因此模板表面必须清理干净。
②木模未浇水湿润,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因失水过多而出现麻面。因此浇筑混凝土之前,模板应充分浇水湿润。
③钢模板表面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或漏刷,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掉而产生麻面。因此,隔离剂必须涂刷薄而均匀。
④模板缝不严密,沿板缝出现漏浆,造成麻线(露石线)。因此板缝必须堵严。
⑤混凝土振捣不充分,气泡未排尽,造成表面麻面。
(3)板底露筋
①楼板钢筋的保护层垫块铺垫间距过大或漏垫以及个别垫块被压碎,使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因此,垫块间距视板筋直径不同宜控制在1~1.5m之间,并避免压碎和漏垫。
②混凝土下料不当或操作人员踩踏钢筋,使钢筋局部紧贴模板,拆模后出现露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