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悬挑构件是指悬挑出墙、柱、圈梁及楼板以外的构件,见图5—21,如阳台、雨篷、天沟、屋檐、牛腿、挑梁等。根据构件截面尺寸大小和作用分为悬臂梁和悬臂板。悬臂构件的受力特征与简支梁正好相反,其构件上部承受拉力,下部承受压力。悬臂构件靠支撑点(砖墙、柱等)与后部的构件平衡。
(1)悬挑构件的悬挑部分与后面的平衡构件的浇筑必须同时进行,以保证悬挑构件的整体性。
(2)浇筑时,应先内后外,先梁后板,一次连续浇筑,不允许留置施工缝。
(3)对于悬臂梁,因工程量不大,宜将混凝土料卸在铁皮拌盘上,再用铁锹或小铁桶传递下料。可一次将混凝土料下足后,集中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对于支点外的悬挑部分,如因钢筋密集,可采用带刀片的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或配合人工捣固的方法使混凝土密实。对于条件不具备的,也可用人工“赶浆法”捣固。
(4)对于悬臂板,应顺支撑梁的方向,先浇筑梁,待混凝土浇到平板底后,同时浇筑梁板,切不可待梁混凝土浇筑完后,再回过头来浇筑板。对于支撑梁,可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也可用人工“赶浆法”捣固。对于悬挑板部分,因板厚较小,宜采用人工带浆法捣固,板的表面用锹背拍平、拍实,并反复揉搓至表面出浆为准。
(5)混凝土初凝后,表面即可用草帘等覆盖,终凝后即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
(6)悬挑构件的侧板拆除时间,以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破坏为宜。而对悬挑部分的底模应按有关规定的要求拆除。
2.楼梯的浇筑
现浇楼梯混凝土的浇筑,因工作面较小,其操作位置又不断变化,因此操作的人员不宜过多。
(1)现浇楼梯的结构形式主要有板式和梁式,都由休息平台分为两段或若干段斜向楼梯段,对楼梯段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应按其位置进行划分:在休息平台下的混凝土由下一楼层进料,在休息平台上的混凝土由上层楼面进料。由下向上逐步浇筑完毕。
![]() |
(3)从下层往上层浇灌。随踏步的上升一步一步地浇捣密实。
(4)防止把支撑踏步的挡板的小木条碰掉,要保证挡板不陷入混凝土中。小木条要随浇捣一步,取走一步。
(5)在踏步中振捣要适度,不要将挡板振胀或振弯,造成拆模后踏步侧面不垂直、平面成弧形的情况出现。
(6)由于楼梯要向上升起,因此要浇上几个踏步,并留置与上面连接的施工缝。施工缝一般留在向上层的第二或第三步平面的地方。
(7)当再施工往上踏步混凝土时,一定要把施工缝处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加浆接合,防止夹渣夹屑。在拆模之后要看不出有接缝,表面应光洁顺畅。
(8)楼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自上而下沿踏步表面进行修整。应将表面拍平、拍实,对高出踏步表面的混凝土应剔去,不足部分用混凝土及时填补。表面石多浆少的局部应加浆拍平,用木抹子打搓后,用铁抹子压光。
![]() |
圈梁一般设置在砖墙上,圈梁的厚度通常为12~24cm,宽度同墙厚。因此,圈梁的浇筑是在砖墙上进行的,其特点是工作面窄而长,易漏浆。圈梁的支模方法分为通用法和硬架法两种。通用法如图5—23所示,即先在墙上支模浇筑混凝土,后安装模板。硬架法如图5—24所示,即先支模安装楼板,后浇筑混凝土。
(1)浇筑前应对钢筋、模板进行复查,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特别检查模板与墙体是否贴紧,缝隙是否填塞;木模特别是砖墙,应提早浇水充分润湿。
(2)圈梁浇筑宜采用反锹下料,即锹背朝上下料。下料时应先两边后中间,分段一次灌足后集中振捣,分段长度一般为 2~3m。
(3)施工缝留设:因圈梁较长,一次无法浇筑完毕时,可留置施工缝,但施工缝不能留在砖墙的十字、丁字、转角、墙垛处及门窗、大中型管道、预留孔洞上部等位置。
(4)圈梁混凝土的振捣:圈梁振捣一般采用插入式振动器。而对于厚度较小的圈梁,也可采用“带浆法”配合“赶浆法”人工捣固。接茬处一般留成斜坡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