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蒸汽锅炉的锅内装置

      一、汽水分离装置
      锅炉提供的蒸汽除应具有规定的参数特性外,还必须保证蒸汽的品质,也就是要保证蒸汽的干度。蒸汽带水会使过热器结垢,严重时会发生爆管事故,还会使水位下降过快,无回水的会使热损失过大,另外对一些产品质量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汽水分离装置是用来提高蒸汽干度的装置。汽水分离装置按原理分为离心分离、重力分离、膜状分离和撞击分离四类。常用的汽水分离装置通常是将这四类原理结合使用。
      1.集汽管带小孔的集汽管是最常用的汽水分离装置,其结构如图2—16。这种装置结构简单,适用于小容量的锅炉和蒸汽空间较大的锅炉。管上开有小的圆孔或长孔,水滴因惯性和重力而落在管底,蒸汽顺管子进入主汽管。集汽管的下部要有排水管,排水管无论是弯管还是直管均应伸入水中,以免蒸汽短路。

      2.蜗形分离装置这种分离装置也用于低压小容量锅炉中,图2一17为这种分离装置的结构简图。蒸汽由分离装置上部切向进入蜗壳后,沿蜗壳内壁下行再经小孔折入内管,然后由内管中部汇集到蒸汽引出管引出。容量较大的锅炉,由于空间受限制不宜采用。
      3.孔板  孔板是利用小孔的节流作用使负荷均匀,锅炉常见的孔板有水下孔板、出口孔板与垂直孔板。
      (1)水下孔板汽水混合物由水空间引入锅筒时,装置水下孔板来均衡蒸汽的负荷。水下孔板如图2—18。水下孔板使蒸汽窜越水面有一定的阻力,蒸汽在孔板下形成稳定的汽垫,使水面平稳。给水管布置在孔板上面,对蒸汽也有清洗作用。

      (2)出口孔板  出口孔板如图2—19,为使锅筒汽空间的负荷均布,可采用不均匀开孔的方法,在远离出口处多开孔,靠近引出管处少开孔。
      (3)垂直孔板  垂直孔板是用来消除上升管沿锅筒长度方向分布不均匀而产生局部集中的气流,造成蒸汽带水的现象。垂直孔板沿锅筒长度装置,下端一直延伸至水面以下(图2—20)。

      4.挡板  为防止汽水混合物直接冲在孔板上而使大量的水分通过孔板被蒸汽带走,应在汽水混合物引出管出口装简单的导向挡板(图2—21)。压力较高、蒸发量较大的锅炉还有装其他挡板的。
      5.百叶窗分离器  为了进一步改善蒸汽品质,还可以在蒸汽空间装置波形百叶窗分离器(图2—22)。这种分离器常与出口孔板联合使用。
      6.内置式旋风分离器蒸发量在30吨/时(t/h)以上的锅炉上,由于对蒸汽品质要求较高,而使用分离效果较好的内置式旋风分离器,其结构如图2—23。

      二、连续排污与分段蒸发装置
      这两种装置是控制锅水的含盐量,防止汽水共腾的有效措施。
      连续排污是将含盐浓度高的锅水不断排出,随着向锅筒补水,而使锅水含盐量降低的办法。由于接近蒸发面的锅水含盐浓度高,因此连续排污设在蒸发面下,其结构见图4-33。连续排污也叫表面排污。
      增加排污量虽然能降低锅水的含盐量,但增加热能的损失。为了减少排污量,将锅筒内部用钢板隔成两段,管组也分成相应的段数,使其自成循环回路。给水段为净段,浓缩段为盐段,两段之间相隔的隔板有孔相连,连续排污装在盐段,这样可排出含盐浓度较前更浓的锅水,使排污量减少,从而减少热损失。
      三、锅炉给水装置
      进入锅筒的给水,其温度总低于锅水的饱和温度,如果给水是间断的,在给水管与锅筒连接处受到一个周期波动的温度变化,在该处锅筒壁上会产生放射状的疲劳裂纹。为了防止发生疲劳裂纹,常在给水进入锅筒处加装保护套管(图2-24)。
      给水进入锅筒后应避免直接冲刷锅筒壁,尽量均匀地加入锅水中,避免因过于集中加入而破坏正常的水循环。当给水不作孔板清洗时,常通过带小孔的给水分配管加入水中,或通过给水管加在锅筒里装置的给水槽中。

TAG: 锅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