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管子的气焊

        管子气焊时,一般采用对接头。管子的用途不同,对其焊接质量的要求也不同。对于重要的管子,如锅炉水冷壁管等的焊接,要求单面焊双面成型,以满足较高工作压力的要求;对于中压以下的管子,如水管、风管等,则应要求不漏,且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对于比较重要管子的气焊,当壁厚小于2.5mm时,可不开坡口;当壁厚大于2.5mm时,为使焊缝全部焊透,需将管子开成V形坡口,并留有钝边。管子气焊时的坡口型式及尺寸详见表4—6。
        表4-6管子的坡口型式及尺寸
  管壁厚度(mm)   ≤2.5     ≤6     6~10     10~15
    坡口型式      V型     V型     V型
    坡口角度    60~~90°   60~~90°   60~~90°
    钝边(mm)    0.5~1.5     1~2     2~3
    间隙(mm)   1~1.5     1~2   2~2.5     2~3
        注:采用右焊法时坡口角度为60°~70°
        对接时坡口的钝边和间隙大小均要适当,不可过大或过小。当钝边太大或间隙过小时,焊缝不易焊透,这样,就会降低接头的强度;当钝边太小或间隙过小时,容易烧穿,使管子内壁产生焊瘤,这样,就会减少管子的有效截面,增加了气体或液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接头一般可焊两层,应防止焊缝内外表面凹陷或过分凸出。一般管子的加强高度不得超过管子外壁表面1~2mm(或为管子壁厚的1/4),其宽度应盖过坡口边缘1~2mm,并应均匀平滑地过渡到母材金属。
        (一)转动管子的焊接  由于管子可以自由转动,因此焊缝熔池始终可以控制在方便的位
置上施焊。
        若管壁小于2mm时,最好处于水平位置施焊。对于管壁较厚和开有坡口的管子,则应采用爬坡焊,而不应处于水平位置焊接。因为管壁厚,填充金属多,加热时间长;如果熔池处于水平位置,不易得到较大的熔深,也不利于焊缝的金属的堆高,同时焊缝成形也不良。
        如果采用左焊法,则应始终控制在与管子垂直中心线成20°~40°角的范围内进行焊接,详见图4—28a。这样,可以加大熔深,并能控制熔池形状,使接头均匀熔透,同时使填充金属熔滴自然流向熔池下部,使焊缝成形快,且有利于控制焊缝的高度。每次焊接结束时,要填满熔池,火焰应慢慢离开熔池,以避免出现气孔、凹坑等缺陷。
        如果采用右焊法,火焰吹向熔化金属部分,为防止熔化金属因火焰吹力而造成焊瘤,熔池应控制在与管子垂直中心线成10°~30°角的范围内,详见图4—28b。   
        当焊接直径为200~300mm的管子时,为防止变形,应采用对称焊法。
        (二)垂直固定管的气焊  管子垂直立放,接头形成横焊缝,其操作特点与直缝横焊相同,只需随着环形焊缝的前进而不断地变换位置,以始终保持焊嘴、焊丝和管子的相对位置不变,从而更好地控制焊缝熔池的形状。
        垂直固定管常采用不开坡口或单边V形坡口等接头型式。开有坡口的管子,如果采用左焊法,需进行多层焊,其各层焊接顺序详见图4—29。对于壁厚在7mm以下垂直固定管横焊缝,操作技术熟练的焊工可采用右焊法单面焊双面成形一次焊成,但焊接速度不宜过快,必须将焊缝填满,并具有一定的加强高度。
        采用右焊法,在开始焊接时,先将被焊处加热,然后将熔池烧穿,形成熔孔,这样,可以保证管子焊透,得到双面成形,详见图4—30。通过对熔孔大小的控制,可以控制熔池的温度。熔池的大小保持在等于或稍大于焊丝直径为宜,这样,熔孔一直保持到焊接结束,最后填满。当熔孔形成后,即可填充焊丝。在施焊过程中,焊嘴不作横向摆动,只在熔孔和熔池之间作微小的前后移动,以控制熔池温度。若熔池温度过高,为使熔池得到冷却,此时火焰不必离开熔池,可将火焰的高温区朝向熔孔,这样,使得外焰仍然笼罩着熔池和近缝区,保护液态金属不被氧化。在施焊过程中,焊丝应始终浸在熔池里,并不停地向上挑铁水。如图4—30所示,焊丝的运动范围(a)不超过管子对口下部坡口的1/2,否则,容易造成熔滴下淌。
        (三)水平固定管的气焊水平固定管的气焊比较困难,因施焊时包括所有的焊接位置,所以也称全位置焊接。由于焊缝是环形,应随焊缝空间位置的改变,逐渐将焊嘴和焊丝绕着管子旋转,应不断地保持焊嘴和焊丝的夹角,通常应保持在90°;保持焊丝、焊嘴和工件的夹角,一般为45°。但需根据管壁的厚薄和熔池形状的变化,在实际焊接时适当调整和灵活掌握,以保持不同位置时的熔池形状,既保证熔透,又不致过烧和烧穿。水平固定管全位置焊接的分布情况详见图4—31。
        在焊接过程中,为了调整熔池的温度,建议焊接火焰不要离开熔池,利用火焰的温度分布进行调节,详见图4—2。当温度过高时,将焊嘴对着焊缝熔池向里送进一点,约为2~4mm的调节范围,其火焰温度即可在1000~3000℃的范围内进行调节。这样操作既能调节熔池温度,又不使焊接火焰离开熔池,让空气有侵入的机会,同时又保证了焊缝底部不产生内凹和未焊透,特别是在第一层焊接时更为有利。但这种操作方法,因焊嘴送进距离很小(内焰的最高温度处至焰芯的距离,通常只有2~4mm),所以难度较大,不易控制。
        水平固定管的焊接,应先进行定位焊,然后再正式焊接。在焊接前半圈时,起点和终点都要超过管子的垂直中心线5~10mm;焊接后半固时,起点和终点都要和前段焊缝搭接,一般搭接长度为10~20mm,以防止起焊处和收口处产生缺陷。   
        (四)主管与支管的装配焊接主管与支管的连接件通常称为三通。如图4~32所示为主管水平放置、支管垂直向上的固定等径三通和主管垂直、支管水平放置的固定不等径三通的焊接顺序。
        三通的装配焊接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1.等径三通和不等径三通的定位焊位置和焊接顺序详见图4—32,采用这种对称焊顺序可以避免焊接变形。
        2.管壁厚度不等时,火焰应偏向较厚的管壁一侧。焊接不等径三通时,火焰应偏向直径较大的管子一侧。
        3.选用的焊嘴要比焊同样厚度的对接接头大一号。
        4.焊接中碳钢钢管三通时,要先预热到150~200℃,当与低碳钢管厚度相同时,应选比焊低碳钢小一号的焊嘴。

TAG: 气焊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