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常用的铸铁补焊方法

        常用的铸铁补焊方法有热焊法、加热减应区法和冷焊法三种。
        (一)热焊法      热焊法是在焊接前将被焊补铸件进行整体预热或大范围局部预热到600~650℃(暗红色)后开始焊补的方法。为防止裂纹,必须保证在焊补过程中铸件的温度不低于400℃,否则,应重新升温,焊后必须加热到600~650℃,消除应力并缓冷。热焊法的优点是:焊补区温差小,焊件整体受热均匀,焊后冷却慢,可有效地防止裂缝和白口的产生,而且焊缝区易于进行切削加工。其缺点是加热设备费用高,焊接的劳动强度大。
        热焊法的加热方法有:
        1.焦炭地炉鼓风加热法,这种方法加热速度快,适用于形状简单而且壁厚较大的铸件的预热及焊补,铸件可直接放在炉上预热和缓冷。
        2.木柴或木炭砖炉加热法,此法加热缓慢且均匀,适用于小形复杂件的预热。
        3.采用煤气、液化石油气或氧乙炔火焰加热。
        (二)加热减应区法      加热减应区法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规律焊补铸铁的方法。所谓“加热减应区”是指通过加热能减少焊缝处应力的区域。加热减应区焊的实质是加热某一个或多个局部区域,人为地减少焊补处的应力即减低其拘束度,从而达到防止裂纹产生的焊接方法,详见图5—2。
        加热减应区法与热焊法的区别是:热焊法须将铸件全部或大部分预热,并且焊补区也被预热;而加热减应区法只用气焊火焰预热某一个或几个不大的局部(加热减应区),而焊补区有时不作预热。加热减应区部位选择的原则是:
        1.阻碍焊缝金属自由膨胀和收缩的部位,即当该局部加热后,就可使焊缝金属及其它部位有自由膨胀和收缩的可能。
        2.加热减应区应与铸件的其它部位联系不多,而且比较牢固。如边、角部位。且与焊补区共同受热后冷却时,能够比较自由地与焊补区一同收缩。减应区可根据需要选择一处或多处。
        采取加热减应区法施焊时应注意:加热减应区的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一般不高于750℃,以免使该区性能降低;应在室内避风处焊接;气焊火焰在不焊时要对着空间或减应区,严禁对着其它未焊区域。
        加热减应区法克服了热焊法成本高、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焊接时劳动条件差等缺点,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三)冷焊法  即在常温下不进行预热的补焊方法。冷焊法的特点是:在操作过程中运用热胀冷缩的规律,采用合理的焊接方法(方向)和速度,使焊补区在焊接过程中能比较自由地膨胀和收缩,从而达到减小焊接应力和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冷焊法常用于铸件边、角、棱处小缺陷的补焊。

TAG: 气焊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