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季节,妇女们大都喜欢穿裙子。这主要因为穿裙子比较风凉,当然也是为了美观。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姑娘,穿着裙子似乎更能显示体态的轻盈婀娜,丰姿栩栩。因之很多人都把裙子看成是妇女最时髦的夏装。
其实,裙子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服装。我们的祖先最初穿的衣服,就是用树叶或兽皮连在一起制成的围裙。直到魏晋时期,裙子仍是男女都穿的衣服。《魏志.管宁传》载:管宁常著布襦布裤布裙。说明这时的男人仍然是穿裙子的。
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和纺织工业的发展,人类服装的制作逐渐精巧,衣料也越来越丰富了。唐代以后,裙子已经是妇女专用的服装,而且成了妇女的代名词,把妇女称之为“裙钗”。唐代诗词中描写妇女服饰的时候,常常会提到裙子。例如“黄陵女儿茜裙新”、“白妆素面碧纱裙”、“新换霓裳月色裙”、“红裙师杀石榴花”、“血色罗裙翻酒污”这些诗句,不仅反映了当时裙子流行之盛,同时可以看出当时所用的料子已是五频六色、绫罗绸缎,瑰丽多采了。至于裙子的款式,可能还不够丰富。从“裙拖六幅潇湘水”、“一尺风鬟六幅裙”等句来看,大概当时的裙子大都是六幅拼成的。此后经过一段漫长的历史,裙子一直是妇女普遍穿的服装。清代以后,满族八关,虽然满族妇女都穿旗袍,但汉族妇女却仍把裙子作为礼服。每逢婚丧喜庆大典,或亲朋拜谒,即使平时只穿短袄长裤的妇女,也要在裤子外面套上一条长裙,否则就会被认为失礼或不够隆重。
有趣的是,辛亥革命取得胜利,满清政府被推翻了,满族妇女所穿的旗袍,反而在全国各地大大流行起来。不论老少妇女,一年四季,大都改穿了旗袍,以致有些外国人把旗袍视为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民族服装。全国解放以后,妇女们又以西式的短衫长裤代替了旗袍。裙子仍然没有恢复到历史上曾有过的地位。目前汉族老年妇女基本上没有人穿裙子,年轻一些的妇女,除夏天外,其他季节也很少有人穿裙子。由于目前穿裙子的人较少,又大都是年轻的妇女才穿,加上花色式样不断翻新,于是这种最古老的服装,反而变成了最时髦的服装。
从经济、实用、美观、大方的原则来看,夏天穿裙子的确好处很多。风凉,省料,制作也比较简单,一般也都认为比较美观。现在由于衣料花色品种日益增多,加上设计缝制工人的努力,裙子的花色品种丰富多采,不可胜数。最常见的如环口喇叭裙、打裥裙、百摺裙、旗袍裙、西装裙……以至连衫裙等等。至于究竟穿哪一种裙子好看,这要因人而异。郭沫若同志一九五六年为北京服装展览会所题的诗中说:“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穿什么样的服装,的确能够反映人们的思想情趣。当然,穿什么样的衣服,一定要适应人的年龄、性格、体型,还要符合我们民族的生活习惯。例如:年纪大的妇女,应该穿长裙,可以显得文静、大方。年轻一些的,可以略短一些,但应以不过膝为宜。女童则不妨更短一些,可以给人以天真活泼之感。身体过于高大的人,就不宜穿太短的裙子,要长短适度。过于肥胖的人,要穿得宽大一些。超短裙、紧身裙,由于不符合我国民族的传统习惯,不论什么人穿了,大家都觉得不好看。如果忽视了上述的一些客观条件,看到别人的裙子漂亮,不问青红皂白,生搬硬套,依样画葫芦,那就未免东施效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