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康熙与黄河三门峡

        以治河着称的康熙皇帝对水利一向十分关注。康熙二十八年南巡阅视中河时,他在支河口下马,坐在堤上,拿出河图,向臣属纵谈治河形势。康熙三十八年巡视永定河时,于十月十二日来到郭家务村南大堤,将扈从侍卫的豹尾枪立于冰上,亲用仪器测量。康熙三十九年正月,来到永定河蔡村治水工地,指示备桩埽等,亲临修筑,挑河湾。四月出行,遍视永定河堤,再次来到郭家务,用仪器测试新开河口,命令雨季之前快速完工。十月又一次临视。一年之内,三次亲临永定河。由此不难看出康熙对治水的重视。在康熙的治河生涯中,还曾有过利用黄河三门峡的计划。这段史实却鲜为人知。
        康熙利用黄河三门峡的计划设想,是他在巡幸西安的时候形成的。康熙四十二年九月,他传渝说:“值此冬令闲暇,朕欲幸临西安阅兵”。于是按照预定计划,在十月十一日指令侍卫、护军、执事人等扈从,并命皇太子允}乃、皇三子允祉、皇十三子允祥随驾,轻骑减从,出宫西行。一路途径山西,由蒲州城附近渡黄河入陕。在西安连驻七日回銮时,则从潼关入河南,驻跸河南陕州以东的张茅镇。这里距三门峡咫尺之遥。
        康熙出京,由晋及秦,临幸西安古城。路上目睹汾水渭河,皆与黄河相通,且见其水势水量足可兴漕运之利。河南等处米谷如果直接从黄河转运秦晋,岂不省时省力?但又闻黄河三门砥柱水流甚急,船只难以上行。到底情况如何?一向注重实地调查的康熙便欲亲自前往,阅视三门砥柱。陕州知府得知此事,急忙阻止,奏称:此程虽短,但无路径,断难行走。康熙闻奏,无可奈何,只好作罢。勘查三门砥柱,遂未成行。但想到此举关系漕运大事,又于心不忍,于是特命三贝勒允祉同御前侍卫前往查看。
        允祉等一路步骑兼行,往视三门。第二天返回奏报康熙说;三门之水其势虽宽,然水流甚急,波涛汹涌,一泻而下。神、人、鬼三门,俱难开通。只见崖上有古人凿掘的民船眼孔,但未经以船试验,不知可否行走。
        在此之前,河道总督靳辅也曾上奏康熙,黄河通于汴河,如将汴河疏导,即可运粮。康熙认为,河南居各省之中,水路四达,是最为紧要之地。应该在河南储积米谷。倘若山西、陕西等省间或欠收,即可将河南积储米谷,修造船只,由黄河挽运。如若到三门砥柱船不能上,也可在此修造小船驳运,直至山陕。如此即可使河路疏通,也于商贾人民大有裨益。豫省每年解京漕运20万石还多。若将豫省三年漕粮截留备用,则陕西等省欠收,即可将此米谷运至彼处赈济。
        康熙为了实现其设想,第二年正月,又命川陕总督博霁、陕西巡抚鄂海、河南巡抚徐潮和山西巡抚噶礼再次会勘三门砥柱,并将各自省内所通黄河之河流予以查勘。博霁等领旨后,前往黄河岸边,会勘三门。看到中流神门水势甚急;南流鬼门,其水更为激涌;惟有北流入门水势稍缓。三门之下百余步为黄河砥柱,再下二里有卧虎滩。为了探寻运粮的可能性,博霁等还命人用船载粮30石,从卧虎滩纤挽,上过人门。由于滩多流急,行船急为艰难,几经反复,最终未能成功。经过筹算,他们认为河路不通,不如走陆路。可将河南漕粮截留备贮,陆运至陕州西门外太阳渡,再装船纤挽而上。此程虽有300余里,但脚费却比河路节省。博霁等随即将会勘三门和转走陆路的设想上奏康熙。随后,河南巡抚徐潮、山西巡抚噶礼和陕西巡抚鄂海,又遵旨分别将各自省内的汴河、汾水和渭河挽运船只通行情形,分别向康熙上疏。康熙一时也难以定夺,于是下令九卿一并议奏。九卿等早已明了康熙利用三门峡的设想,如今又看到博霁等欲改陆路的上疏,对此很难议出什么结果。   
        康熙在巡幸西安时,路途曾询问黄河水路之事。当时得知由河南至陕西黄河水道不能通行。他想到上古时期,大禹治水.凿开龙门。通潜水道。汉唐时期曾经挽运。如今岂有不能通行之理?因而派三贝子允祉乘骑查看。后又令三省督抚前往会勘,然而均未达到预期效果。康熙对此一直念念不忘。十七年之后的康熙五十九年,西北用兵,陕西正值军需。康熙又想到可以利用黄河挽运粮饷,支援西北。于是谕令漕运总督施世纶速赴河南,将至西安挽运之水路再次勘查。
        施世纶闻命,立即前往。在他实地查勘后给康熙的奏疏中说,河南孟津县至陕州太阳渡一段河床,有大小河滩数十个。虽有纤路可走,但高低不等.或在河之南,或在河之北。且有的路段年久未行,间有坍塌。渑池以下水道.下水之船可载粮300余石;上水之船,载粮减半。渑池以上,由于河高,水流湍急,仅可挽粮数十石。由砥柱至三门,神门本无纤路,若乘东南风,小舟或可上行;鬼门水势汹涌,从未有人行舟;只有人门水流稍缓,且石崖上凿有纤路,路旁凿有方眼,又有石鼻。施世纶认为,石鼻可穿铁索,方眼可穿木撅,似可手扶助力。由此可见其从前挽运之迹。自陕州至西安府河水平稳,均有挽运之路。同时,施世纶还将河道水势并纤路情形绘图,一并呈览。
        康熙看到施世纶的奏疏和绘图,立即交户部等衙门议奏。户部等领旨后会议结果认为,如果利用河道挽运米谷,不但难以通行,而现在根本无船可用。从河南府至陕州三门一带,只能走陆路,用车装运,估计五日可到。按每车装谷八石,计谷九十万石,需要车价银四万三干七百五十两。自陕州太阳渡至西安府党家码头,则水运方便,需要船费银二万六千两。自码头至西安府仓库二十里,需车价银四千两。其装备口袋二十余万条,需银三万两,共计需银十万余两。但运谷二十万石,仅得十万之米。请令河南省以二谷换一米起运,则价可省其半。
        康熙闻奏,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得批道:“依议”。康熙多年想利用黄河三门峡挽运米谷的计划,终于未能实现。事到加此。只好作罢。然而,他的勇于探索的精神即务变作风,却是值得称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