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埃菲尔铁塔背后的秘密

       巴黎埃菲尔铁塔举世闻名。它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建筑,是人们留影最多的建筑。自1889年以来,已有1.85亿人登上了埃菲尔铁塔,游客最多时达一天1.7 万人。
       然而谁又能想到,这座举世无双的铁塔是在一片抨击、谩骂和反对声中建起来的。
       一开始,它独特的用材、奇异的造型遭到了许多人的强烈反对。反对者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派是守旧的文学家、艺术家,一派是材料建筑行家。自1886年铁塔设计图纸公布之日起,攻击、反对的呼声就接连不断,他们掀起了一场“反对300米(高)的运动”。特别是1887年2月14日,工程正式开工后的第19 天,巴黎的《时代报》发表了一批艺术大师和建筑师联合签名的抗议书《反对修建埃菲尔铁塔》。
      抗议书里写道:“我们——深爱巴黎之美、珍惜巴黎形象的作家、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们,以法国特色被蔑视、以法国历史受威胁的名义,满腔义愤地抗议在我们首都的心脏位置修建一座毫无意义的怪物——埃菲尔铁塔……人们去设想吧,巴黎美丽的建筑怎么能与一个使人目眩的、可笑的、黑色怪异的大烟囱的背相融合呢?黑铁塔以它野蛮的格调破坏了整个巴黎建筑的氛围,使巴黎传统建筑变得丑陋了,着名建筑随之掉价了,美丽的巴黎将在一场噩梦中消失。在今后的20年中,我们都将看到世纪怪物——那个用螺栓固定的铁皮柱子在城中央颤抖着晃来晃去,如同一滴墨水洒在一张白纸上一样,给巴黎脸上涂上了可憎的污点。 ”
       在抗议书上签名的有:
       作曲家古诺德,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小说家兼剧作家小仲马,抒情诗人科佩,诗人勒孔特,诗人、工程师、科学院士波吕多莫,画家、雕塑家布格鲁,画家、雕塑家麦索尼,悲剧作家萨乐杜,建筑大师克尔尼,作家布洛伊,作家魏尔兰,作家胡斯曼。
       在抗议书发表前后,这些名人还单独发表言论和文章抨击埃菲尔铁塔。胡斯曼骂铁塔是一个“空壳蜡烛台”;布洛伊咒铁塔是一个“可悲的高脚灯台柱”;科佩称铁塔是“变了形、未完工的铁桅杆”;魏尔兰发誓“宁愿绕道走,也不愿看它一眼”;莫泊桑也扬言“铁塔建成之日,就是我出走巴黎之时,我要远离法国 ”。
     面对反对和抗议,铁塔的设计者,着名建筑家埃菲尔先生进行了回敬。《时代报》在同一天登载了埃菲尔先生的答记者问,他阐述了自己的建筑艺术理论:“ 我认为,对我来讲,铁塔将有它自身独特的魅力。这是因为,我们是工程师。难道我们搞建筑的工程师就不注重建筑物的美感吗?难道我们只关注牢固性和永久性而不尽心尽力去追求它的美感吗?难道力的因素与美的因素真的不能和谐统一吗……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我所设计的、经过精确测算的弦形基座与平台连接的曲线造型将既牢固又美观,达到力与美的和谐与统一,打消人们对铁塔安全感的种种忧虑,从而显现出整体设计的大胆及魄力。”
      攻击、责难和反对都未能动摇铁塔建造者的信心和决心,铁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889年3月31日下午1时30分,伟大的时刻到来了。当时世界第一高度的埃菲尔铁塔正式落成剪彩。埃菲尔先生手举法国国旗走了1710个台阶登上塔顶,在21响礼炮声中,把国旗插到了铁塔顶上。正如后来他在一位贵夫人的扇子上看到的,“法兰西国旗是世界上惟一一面有300米高旗杆的国旗”,为此,他感到无比自豪。
      各种非议随着铁塔的建成而慢慢消失了。巨大A形的钢筋铁骨不但不觉笨重,反而显得优美轻盈,它高大耸立、势压全城,逐渐与巴黎建筑景致相适应,最终成为了巴黎的象征。它的现代美征服了各界人士,在1889年国际博览会期间,就有200万人参观了铁塔。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参观了铁塔之后,把自己制作的演示型双镜双声筒留声机献给了埃菲尔,并亲笔题词:献给建造如此巨大、如此现代化建筑典范的勇敢建设者——埃菲尔。
       一百多年来,在埃菲尔铁塔上发生了许多趣事和奇事。1912年2月4日8点半,巴黎的一位裁缝弗朗·赫什特穿上自己制作的“衣服伞”从一层平台上跳下来,试图成为飞人,但他未能成功,摔死在塔下。1923年6月2日,《小巴黎人报》记者皮埃尔·拉比克骑着自行车从塔顶下到塔底。1963年9月23日,世界上第一名宇航员加加林登上了铁塔。1984年4月18日11时,一对英国恋人阿芒达·杜卡和米克·麦克卡迪从三层平台跳伞而下,用时45秒钟,成功降落在塔下的战神广场上。1984年3月31日11时30分,美国27岁的飞行员罗伯尔·姆基亚迪驾滑翔机从铁塔底座下穿过。
      2000年到来之际,铁塔换了新装,20个工人用时3个月在塔上安装了2万个闪烁灯。每当夜幕降临,被照得通明的埃菲尔铁塔如同一座金塔,在巴黎夜空中闪闪发光。